
2021年12月24日,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与二附中联合发起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高中化学教学研讨活动在华东师大二附中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有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化学教育博士生导师王祖浩教授、丁伟副教授、迟少辉副教授,华师大二附中化学教研组全体老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化学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参与了研讨活动。
专家讲课

王祖浩教授说明了本次活动的初衷。这是根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中为提高教师科研能力而特设的一次教研活动。因种种原因,老师们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往往难以提炼成教学经验,这次活动旨在帮助二附中化学组老师们进一步探索教学规律,有计划地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教师教育学院化学教育团队将帮助老师们从研究视角去考察自身的教学实践,强化“教学研究就在课堂上”的意识,真正做到“教研合一”。这次活动,安排了团队的两位老师就“实验教学课例研究”和“如何用好教学中的数据”两项内容进行专业指导。
丁伟副教授从一篇期刊论文“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课堂教学—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制备为例”出发,向大家介绍了基于真实的实验教学情境课例的设计,阐述了实验情境中帮助学习化学知识和学科思维方式、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教学思路。实验教学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不能单纯为实验而实验,而是通过对陌生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交流讨论,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期望二附中化学教师团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积极探索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撰写更多的以课例为基础的优秀论文。

迟少辉副教授专注教育测量研究多年,对教学中的第一手数据情有独钟。她从问题“真实情境中教师如何利用学生成绩数据”“如何从考试、作业分数中挖掘其背后的信息”开场,角度独特且引人入胜。迟老师结合实际问题给大家展示常见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如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反复告诉老师们做一项研究,事先要设计好方案,在获得相关数据后将复杂的计算交给工具去完成,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老师们做出准确的教学诊断,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边听课边动手操作,兴趣盎然。
交流研讨

专家讲课之后,教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一系列问题沟通交流,两位授课老师针对问题给予了具体的指导。
二附中化学组长施华特级教师、李环宇老师、郑瑾老师先后表示,听了两位老师的讲座,大家受益匪浅。两位老师讲授的内容非常“接地气”,与一线教师的工作和研究直接相关。丁老师从具体的一节课出发,将课的设计提升到理论和方法的高度,对如何进行课例研究进行指导;处理数据大家以前一直没有接触,迟老师能以吸引人眼球的问题开场,指导大家完成一个个的数据分析任务,案例教学形式独特有效。无论是思路展示,还是内容组织和教学方式,对化学组的老师们都有很大的启发。
青年老师万红表示:两位老师的报告让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也了解到应该如何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去关注和提炼教学研究的问题,运用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深入分析,这对自己以后的研究和科研论文撰写帮助很大。
活动总结

王祖浩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老师们的转型充满期待,年轻教师入职之前大多没有师范的背景,攻读的是化学专业,要尝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待每一节课是怎么形成的,具有怎样的育人功能,实验在课例中起什么作用等等,这就需要学习如何利用日常教学来进行教学研究。同样,要重新审视教学中的各种数据,学会利用工具处理日常教学中被忽视的作业成绩、考试分数等,从不同视角挖掘更多、更丰富的信息。今天从两个方面与老师们共同交流教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期待老师们能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更好地吸收和转化,产出更多的教研成果。
【撰稿:程紫婷 罗钦源;排版:江星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