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晖讲坛:应对气候变化和碳中和

4月27日下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李志青博士为二附中高二学子开展题为《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的在线讲座。“碳达峰、碳中和”近年来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体中,那么全球气候变化的由来与影响是什么?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与行动是什么?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是什么?针对相关问题,李志青教授与我们展开生动有趣的讨论。

首先,李教授以三十多年前美国加州的一场引起全球关注的干旱引入,伴随着粮食减产相关问题,引发了人类对于气候变化的关注。面对全球变暖所带来的不可逆转的损失,如海平面上升、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人类必须采取及时行动。

其次,李教授点明了发展绿色经济金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联合国所提出的2030SDG目标。只有通过国际合作,从能源角度入手,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经济,不断深入探索减少碳排放的道路,才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展现了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通过植树造林、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低碳绿色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底色,是实现美好自然生态环境的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讲座结束后,李教授还与二附中学子进行深入的互动问答。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面临艰巨的挑战,但也带来了相关机遇,这激励着新一代学生为这一目标做出努力。

【撰稿:2307 朱天意;审稿:唐晓鹏】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