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日下午,在华师大二附中张江校区举行了“柳叶语文工作坊”新年第一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指导高中生的学术性写作,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本次活动由柳叶老师主持,由我校张江校区、宝山校区及张江实验中学的多位语文教师参与并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吴玥老师分享了本学期高中部选修课《学术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规划和教学体验。孙瑞老师提出了指导学生完成课题过程中产生的疑惑,重点探讨文献的搜集、分类和分析。刘强老师向青年教师展示了二附中语文组指导学生课题的经验和做法。梅茹瑜老师分享了研究综述的写作方法,指出“搜集资料要全面,整理归纳要清晰,梳理逻辑要合理,总结不足要明确”等教学重点。冉莹老师对“高中生学术性写作”的定义、特点和学习任务群进行了详细解读。战嘉欣老师则从学术性写作的作前准备、写作结构搭建和常见问题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结合统编版教材中的相关资源,提出了具体的指导策略。张曼瑞老师展示了国际部学生的学术性写作成果,分享了国际部语文组在学术性写作方面的教学经验。陈天娇老师分享了读写任务的组织顺序、“过程写作”理念和“写作认知模型”等内容。王碧琪老师结合教学经验,分析学术性写作的选题和写作要求。刘莎莎老师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了中美两国在学术性写作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上的异同,并探讨了如何借鉴经验,改进现有的学术性写作教学。张江实验中学的王碧琪老师主要从教材、校园、社会热点及地方历史文化等角度开发学生写作资源;张虞老师则主要从日常写作教学的经验出发,思考提升学生学术性写作的培养方案。最后,柳叶老师介绍了工作坊的研修内容和目标,提出“五个一”的成果形式,即一份教学设计、一节公开课、一篇论文、一次微讲座和一本学生作业集。

本次教研活动内容丰富,讨论热烈,为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和学习平台,也为今后开展学术性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正如柳叶老师所言,学术性写作不仅是一种写作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学术性写作,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启迪。相信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二附中语文组的学术性写作教学研讨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术人才贡献力量。
【撰稿:陈天娇;审稿:柳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