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的视野与方法”

——复旦大学熊易寒教授为二附中学子做专题讲座

3月10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副院长熊易寒教授应邀做客华东师大二附中,为我校学生带来题为“社会科学的视野与方法”的讲座。这是我校新学期首次复旦“博学计划”系列讲座。

讲座伊始,熊教授以生动的语言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背诵不可或缺,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独特视野。他以一瓶普通的矿泉水为例,引导大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联想和思考,指出不同的认知视角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世界。

接着,熊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他指出社会科学研究所面临的困难远超过自然科学,如因果识别、控制变量以及伦理道德等问题。熊教授还巧妙地借助影视作品《蝴蝶效应》与《高堡奇人》,生动解释了社科研究中的“系统效应”与“反事实分析”等概念。

熊教授分享了自己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生产与政治社会化》。他从寻找悖论、培养问题意识以及经典文本的理论关怀等多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学术研究。

熊教授强调,好的研究始于对价值观与情感重要程度的深刻认识,他指出社科研究应关注每一个普通人的命运,特别是底层人群。同时,他也强调了政治学在社科研究中的重要性,只有深入了解政治学,才能从社会现象中挖掘出具有震撼性的研究结论。

接近讲座尾声,熊教授向大家呈现了他对于衡量文明标准和现代青年人责任的认识:

“衡量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要看它的穷人过得怎么样;衡量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要看它的富人做得怎么样。如果一个社会的穷人尚且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那么这一定是一个丰裕社会;如果一个社会的富人乐善好施、知书达礼,那么这一定是个礼仪之邦。”

这场讲座内容充实、意义深远,不仅拓宽了二附中学子们的学术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熊教授的精彩演讲提醒我们,应以更友好、平等的心态面对社会底层人群,以更敏锐的眼光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研究价值,以更关切的态度关注每一个普通人的命运。

【撰稿:高一11班 仲祺筠;审稿:教务处】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