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晖讲坛:寻找第二个地球

2024年4月24日,作为华师大二附中科技节的专题讲座,学校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范璐璐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以“寻找第二个地球”为题的科普讲座。

范教授以同学们喜爱的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为引子,开启了大家对浩瀚宇宙的无限遐想。他通过生动的演示,展现了行星如何从星际尘埃中逐渐诞生的壮丽过程。紧接着,范教授用生动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天体物理学中用于探测系外行星的几种主要方法,使同学们对天体物理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讲座中寻找地外生命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范教授指出其关键在于两个方向:一是确定宜居带,即恒星辐射下液态水可能存在的范围;二是利用光谱分析技术,通过观测恒星光线穿过行星大气层后波长的变化,来探测可能的生物信号。

范教授的精彩讲座,如同一把钥匙,为二附中学子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宇宙的大门,为大家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宇宙和地外生命探索的机会,更激发了大家对科学探索的无限热情,激励着大家不断探索未知,勇攀科学高峰。

【撰稿:高一(7)班 徐菲阳;审稿:教务处】

讲座圆满落幕后,高一科创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专业选择和个人发展的热切关注,有幸与范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问:范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我们非常好奇您是如何选择并走上天文学这条专业道路的?

答:我最初选择这个专业其实有一些机缘巧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了天文学的魅力。我发现自己对于宇宙的奥秘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成为我不断深入研究下去的动力。天文学的研究虽然基础,但始终处于科学的前沿,每年都能带给我新的知识和发现。我热爱这份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过程。

问:范教授,我们知道科研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您在研究过程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挑战?您是如何克服它们的?

答:科研工作的确充满了挑战。在我看来,遭遇挫折是科研的常态。但正是这些挫折,让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从中汲取经验。我认为,科研工作的关键在于坚持和耐心。当实验进展不顺利时,我们需要冷静分析原因,调整策略,继续前行。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也非常重要。

问:您提到自己走上天文学这条道路有一些机缘巧合。那么,在决定从事天文学这个领域时,您的家人或身边的人是否给予过您一些建议或支持?

答:在我那个年代,家长们对专业的选择并没有太多具体的建议。他们主要希望我能通过学习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自食其力。而在我身边的朋友中,有些人和我一样对天文学充满热情,我们互相鼓励、支持。可以说,是他们陪伴我度过了研究中的困难时刻。

问:最后,请范教授给我们二附中同学提几点希望。

答:首先,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你们这一代人生活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拥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我鼓励你们要保持自信,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我也希望你们能够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好奇心,不断探索、学习。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你们将来选择从事什么职业,都要保持身心健康,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幸福。做好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采访人:高一(7)班  苑航瑞、顾晨夕】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