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下午,在鲁茜老师的主持之下,鲁茜体育学科工作坊第二次教研活动举行。聚焦朱煜老师的篮球 “全场攻防转换处理” 单元教学,由一个单元延展至整个教学过程,多位老师从五个角度深入研讨,借助集体智慧推动体育教学质量攀升,全方位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发展。
构建单元教学整体架构。活动伊始,朱煜老师作为汇报人,细致讲解了篮球单元教学的整体架构与设计思路,为后续研讨搭建起坚实的理论框架,着重强调了全场攻防转换在篮球比赛中的关键地位,以及教学设计对学生掌握该项技能的重要作用。
循序渐进教学。钱才智老师和夏凌霄老师围绕18课时的单元教学内容、单元问题链以及单元学习目标发表了见解。他们指出,教学内容应循序渐进,从基础技术到战术配合,逐步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问题,如如何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等。
单元教学需注重连贯性和系统性。任元师老师和高朵老师则从单元主题概述、学习进程及学习评价等方面分享了想法。他们强调了单元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认为教师应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并据此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在分享中,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确保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等。
针对体能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闫发全老师和王紫云老师着眼于课时教学设计,深入剖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他们指出,课前热身和体能练习对于预防运动损伤、提升运动表现至关重要。如何激发学生体能练习的兴趣、如何根据学生的体能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是重中之重。最后,他们也对单元问题链的内容提出了补充建议。
用教学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吴宇妍老师和李美慧老师则着重讨论了基本部分、练习方法、实战情境及教学比赛的设计与实施。他们分享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思路,如通过模拟比赛情境来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最后,鲁茜老师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她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要求,如加强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等。
此次教研活动为各位老师搭建了深度交流的优质平台,大家思维碰撞,收获颇丰。不同校区、不同专项的老师们将带着这些宝贵经验回到各自的教学岗位。未来,他们会把本次研讨的成果融入日常教学,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教学质量。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能在多元的体育课堂中尽情释放活力,实现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让体育教育真正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撰稿:钱才智 审核:鲁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