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农纪

Home / 校园生活 / 学农纪

2018届9班 史浩然

从今天起的一周内,我们暂时远离了校园的熙熙攘攘,开启了三年高中生活中一次别样的旅程——学农。

……

<查看详情>

优秀学农随想

2018届1班 刘辰玮——学农小结
学农的生活很快就过去了,短短的五天,并不会对我整个人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学农的日子当然是辛苦的。辛苦不仅仅在于在地里干活的日子,泥虫子绕着身躯飞,更在于艰苦的生活条件。破败的房间,孤零零的灯管,掉露出棉絮的床褥,哦,对,还有未闻其名的虫子,以及言辞不那么精雅的教官。食物与洗澡条件不再加赘述,自然是与我们平日的生活有天壤之别的。

然而,学农也是有快乐的。是野炊。俗世的烟火气,稻草秸秆烧焦后的烟气,锅底参与的焦黄,回房间后,从悉悉索索的衣物褶皱里抖落的沾取到的尘灰。是挖红薯。泥里埋着的是一个个的红薯,大小不一错落有致,不小心刮开的皮里是鲜嫩的橙色,杂草丛生的红薯地,我却怎么觉着生机勃勃。是晚会。有人在上舞动,有人吟着歌谣,台下人拍掌,最大的欢愉都在此刻。是笑啊。

就这样学农就匆匆的结束了。第一天的不可置信,觉得这样一个烂地方怎么住,飞机的轰鸣声也未免太吵了,真的很脏。然后渐渐的被迫习惯,却仍不免抱怨饭菜,每天的吃食都是如此的千篇一律。抱怨教官,他们总是抱怨我们的不守纪律,但他们言语举止都是那样粗鲁,礼貌也没有多少。抱怨浴室,洗到一半会有一个聒噪的女人进来尖叫“小姑娘脱快点!小姑娘洗快点!小姑娘穿快点!”。唯一令我们不那么方案也许就是这里慢慢的生活节奏。

我们不再是每天上课。总有那么多的休息时间可以慢慢把玩。

我们不再是每天熬夜。没有那么多的巨大压力逼迫我们努力。

我们不再是每天困倦。有了些许时间可以缩在床上闭着眼睛。

从一开始学农的时候,就清楚的明白我不会当个农民。我从不是为了当个农民而活着的。可是即使再不喜凌空的生活条件,飞机与教官,看到当地农民黝黑脸庞下的一抹笑,却总觉得,他们好像不富有却很快乐,他们好像活得很真挚,很干净。

2018届1班 郑悦——学农小结
随着飞机的轰鸣声,抵达学农基地,推开宿舍门,伴随着抱怨声和尖叫声,我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学农生活。

条件艰苦,日程却略显疏散,不再像学校里学校里一天二十四小时排得满满当当,我们过上了像农民一般悠闲的日子。上午劳作,休息,下午劳作,休息。这样的生活反倒让我们觉得不适应,不适应这奇怪的作息。

同学们各有所苦,却也各得其乐。有的厌恶条件的艰苦,却又喜欢和大家一起玩耍的日子;有的讨厌基地的饭菜,却又喜欢和大家围在一桌像一家人一样吃饭;有的熬不住各种声音的轰炸,却又喜欢这份忙里偷闲的乐趣……再艰苦的日子,似乎也就这样过下来了,在难受的心情,都仿佛因为身边的同学们而平静了下来。看着自己和身旁人一起,想想都觉得——“有你,真好!”

我们一起野炊。

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只有简单的蔬菜米饭,加上“资本主义的火腿肠”;没有电饭煲和好用的餐具,只有铁锅和总感觉快灭了的火;没有爸爸妈妈,只有身边的你我……很神奇,我们烧出了一锅锅满是烟火味,却仿佛人间美味的菜饭。每一组都说自己组的是最好吃的,我也是。

——一起烧过饭就像一家人了。

我们一起挖红薯。

男生们少见地有了男人的样子,撸袖子,撩裤脚,不喊累也不叫苦。用刀的,用手的,用铲子的,挖出一个比一个大的红薯,炫耀着自己的成果,不说一句,放进身旁也不知是谁的袋子里。“王中王”组合的默契,“团支书是卧底”的努力,“课代表”的坚持……我们看到了这群男孩子的不一样,看到他们的另一面。

——一起下过地,就算是一家人也不一定做得到。

我们一起包馄饨。

经过几天的学农生活,大家都有些倦了,大风大雨又停电,似乎已经要抵达同学们的底线,总算,电来了,我们一起包馄饨。男孩女孩洗手,像过年一样围坐在一起,没有春晚的背景音,却更有这份浓烈的气息。会包的,不会包的都上手了,彼此吐槽也彼此吹捧,一起期待我们的成果,一起吃馄饨,一起开开心心地呼着热气,看着彼此。

——一起吃过馄饨真的就是一家人了。

随着晚会的最后一首歌结束,学农也就接近了尾声,我们开始想念学校的宿舍,学校的食堂,学校的阿姨……但我们也不会忘记,在这里,我们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

2018届1班 王睿祺——学农随笔
其实我仍然不明白学农的意义在于何处。

老师说:“学农是军训的延续。”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叫学农呢?

而正如年级组长所提到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以后都不会从事农业生产……”,也正因此,学农的五天本该成为一次特殊的经历与体验。从某些方面来讲也确实如此,学农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五天的学农并没有像意料中那样累、苦、脏的农活,迎来的却是简陋艰苦甚至谈不上干净整洁的条件,伴随着连日的阴雨以及一日的停电,伴随着整日飞机飞过的轰鸣声,伴随着有异味的厕所,伴随着人挤人的浴室,伴随着种类各异的虫子,伴随着数学卷子,伴随着态度差劲的教官,伴随着气温逐日下降,伴随着不断有人感冒生病,伴随着或有趣或无聊的活动,这样地,我们度过了五天。

但当一切都结束了的时候,对于我们所经历的种种不适应,我却有了一种“不过如此”的感觉;对于我们所经历的悲欢喜乐,有的只是一种恍如隔世之感。

学农似乎并没有改变我们什么,我们体验了农活,我们挖红薯、搓草绳、锄草、摘棉花,却仍然不懂何为农民,却对土地对我们自古以来便是农耕大国的国家而言意味着什么有了更多理解。正如学生代表在发言中所提到的“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确实这是一个关乎民生的国之大计,也因此成为中央一号文件所聚焦的重点。但土地还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一段人类最重要的从游牧到农耕的转变。

当你踩上的是泥泞的土地而不是坚硬的石地,闻着雨后空气中带着土地的淡淡腥味;当你戴着手套触摸泥土,捏一捏,感受到土的厚重与粘性;当你弯下腰拔草,能感受到农民的那种劳累与辛苦;当你循着根,亲手从厚厚的土层中挖出硕大的红薯,那是一种在教科书上永远感受不到的丰收的喜悦。

唯一有些可惜的是并未对农民的那种生活有更深的了解,但所幸学农的意义应不仅于此。对于生养我们的这片土地,我们应存有深深的感激。

2018届1班 陈柯帆——学农小结
学农这一个礼拜,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身体纵使是忍受着发霉的床,枕头,和床垫,晚上耳边是轰鸣的飞机,飞来飞去,纵使脚下踩着的是沼泽般泥泞的湿土,在泥巴里滚来滚去,吃着少油少盐的饭菜,甚至有时是难以下咽的,可这一切又怎么样呢?在一周结束之后只是化为了同学们调侃这段经历和吓唬学弟学妹的包袱,而唯一能伴随你一生的,是那份饱经磨难之后珍贵的欣慰之情:

“哦!原来我真的能坚持下来!”

学农从心理上来说从前一个礼拜就开始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是学长学姐们撰写以及添油加醋改编过的学农生活1001问和生存指南。什么住宿极差,教官极严,吃的极差。。。吓得我们这帮学过农的小伙子是一愣一愣的。星期天在家时,我把空间上的指南念给麻麻听:“墙壁上纷纷掉下的甚至不是灰,是虫。。。一地的小动物屎。。。”结果我再也念不下去了:“亲爱的母上大人,你看看有什么方法,帮我搞到那个学农章,我这就去洗冷水澡?。。。”结果妈妈只是笑了笑:“儿啊,就告诉你吧,妈妈办不到。。。呸,妈妈办得到,妈妈也不给你办,你不要看那帮坏学长危言耸听,这到底惨不惨不试试看又怎么知道?”“我还是不去。”“听说你最近看上了一款AJ啊,我考虑考虑。。。”“行。”然后我就带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革命精神硬着头皮走上了征途。

直到到达基地的那天晚上,我才知道麻麻的微笑意味着什么了。。。

虫很多,恩,然而麻麻没给我买防虫药水,一件都没有,

可怜的我裹着外衣睡了一个礼拜,哭死了。。。

不过话说回来,去了学农以后才发现,学长们还真不是危言耸听,条件是艰苦,很艰苦,比艰苦还艰苦。但是想想,一群好朋友,能够一起经历艰苦,一起笑对历练,及时有再大的不习惯,有人会在你身旁,挺你,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快乐呢?晚上住宿条件差,睡不着,没事儿,有人会陪你聊天,聊畸形的红薯,聊呆萌的教官,直到你累了睡着,你不习惯那边的饮食,吃不惯,没事,同伴的背包是你最坚实的后盾,里面的味道都是你想要的,没干过农活,不会,不怕,跟着身边的老司机走总没有错。我们一起,调侃过学农了还背过来的不道德的周周爽,也曾经在泥巴地旁边为了看一眼棚子里面的大母猪铤而走险,甚至会因为在菜棚中捉到的蛤蟆不约而同,心领神会地哈哈大笑,一起,一起,直到学农的尾声,那个不眠的夜晚,为了老师们欢脱的表演而喝彩,为了这苦难最后的欢乐而尽情欢唱,到这时候才突然想起:

“哦,明天就要回去了是不?我总算熬出头了!!!!”

一种由衷的快乐与成就感充满了全身。

还记得红牛有句广告词是这么写的“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估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回家后爸妈问我经历了什么,快去给我买AJ,丫的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我在第一天绝对没想过我能撑过来,可我就是撑过来了,很好,小爷我潜力无限,顿时对自己自信心爆棚。我也不是那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小朋友,而是个强健有力的后生,顿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好像有再多苦我都能克服,再难办的事我都能完成。毛主席说过:你们的未来是万丈光芒。我想我能够体会得到。

终于,回到了家里,洗个澡,干干净净,舒舒服服地窝在电脑椅上刷朋友圈,才看到学长们最后写的那句话:

“你们会怀念这次学农的。”

是的,我承认我开始怀念了。

我相信他们都会怀念的。

或许十年后的有一天,我会一手提着啤酒,一手指向他们中的一个,回忆道:

“当年要不是我支走教官,你吃泡面可就被教官正好抓了个正着。”

然后放肆大笑,

就和当年一样。

2018届1班 林意朋——学农小结
“终于回家了。”

草草把书包扔到沙发上,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插上照相机里的储存卡。随着不断地F5敲击,一行行的照片和视频在窗口中展开。导入硬盘。顺便去客厅找些零食。整整30G的回忆已填入磁道之间,粗略的扫了一眼,挑些好看的放在桌面。打开社交网站:“#…真的…会…很美好…”。输入完毕,上传照片。

看着等待的转轮不断地旋转,这几天的回忆潮水般涌入脑海。

“这被子好脏,拉出去晒晒。”第一天到学农基地总有些不适应,寝室里沉寂几个星期的被子再次被唤醒,空气中弥散着肉眼可见的灰尘颗粒。我是有些过敏的,不能忍受如此折磨。走廊上阳光正好,栏杆上晾满“新鲜”的被单,花花绿绿别有一番风景。

“那个谁谁谁,把剩下的都吃了。”虽是极不情愿,学农的饭还是挺好吃的(摸着良心)。倒不是说菜有多精致,起码不是那种难以下咽的级别,那大概就算好吃了吧?不过光盘行动不是特别顺利,这桌的战斗力只有三个半,剩下饭菜特别浪费,看到垃圾桶里完整的炸鱼块,炸鸡排,鸡腿,青菜,土豆丝,烤红薯,榨菜,酱瓜,豆芽,百衣结,又是特别心疼。虽然真的真的吃不下(摸着良心)。

“啊…素服…”一天中最开心的大概就是下午劳动完回到寝室的时间。所有人满身疲惫,直挺挺地躺在坚硬的床板上。有人掏出还连着充电宝的手机,有人掏出还带着泥土气息的作业……忽然下铺有人大喊,三国杀,三国杀,转眼间就围了一圈人。面朝西南方的窗户上正发生着日落,火红色的太阳从波纹状的玻璃缝隙中慢慢流淌,滑下河对岸的电线杆,树梢。斜阳照亮了这间房间,也就只有这时,这间屋子才是金黄色的。

“哇,流星舞小哥超可爱!!”晚会一直是一切活动的中心产物,学农也不例外。当食堂的餐桌被搬到入口处,当板凳被一排排地安置,当日光灯暗灭聚光灯亮起,当音频线插入混音设备,晚会就开始了。聚光灯下真的很热,站上去不出三两分钟额头上必是豆大的汗珠。虽没有此生无悔入华二的大声感叹,热烈的气氛还是原汁原味,还是那个华二的味道。

又仔细翻了一遍相册,翻土,挖红薯,除草,参观,野炊,编草绳,集体照。忽然才发现或许学农也是金黄色的吧,我看到他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我是说,这一切大概都会很美好吧。

2018届2班 王赵君如——学农随笔
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爬上五楼,推开家门,迎接我的是外公外婆的笑脸和刚出锅的饭菜四散的香气,明亮的日光灯一扫过去五天的昏暗灯光,液晶电视中跳动闪烁画面清晰亮丽,视觉效果远远胜于投影在旧荧幕上的《百团大战》,穿着拖鞋走过光滑的木地板,没有了鞋底与水泥地摩擦发出的“呲呲”声,我眼前的一切都和学农的五天生活有着截然不同的色调。

回到这样熟悉而又舒适的环境里,自然就想把过去五天的生活抛在脑后,但饭桌上,外公外婆还是热情地问我在农村都做了些什么,“摘棉花,挖红薯,搓草绳……”我回想着这些集体活动,回答道。但当外公外婆问起我劳动的细节时,我却有些语塞。他们问我挖红薯时挖的泥是硬泥还是沙泥,问我搓草绳时用的稻草有没有一米长,他们还用手比划了搓草绳的动作,虽然没有稻草在手中,但易见动作的娴熟。是啊,外公外婆年轻时就是靠这些劳作为生的啊。“让你们去田里劳动,是为了让你们知道农民是怎么生活的。了解了解农民的生活,挺好的。”外婆的这句话,回答了我对于“学农的意义”的疑问。

享受着高科技成果的我们,习惯了现代化的快捷便利的生活,但跳过了与泥土亲近的过程,我们或多或少对田野有一些疏离感。在这五天行程开始之前,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就已经开始担忧乡下的虫子是不是很多,下过雨后泥泞的土地会不会弄脏鞋子,飞机轰鸣声会不会吵得人睡不着觉,洗澡会不会像“跑饭”那样分秒必争。但是诸如此类问题真正被丢到我们面前时,就会发现它们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令人沮丧。一次晚饭后我和一个女生边洗碗边感叹:“那些原本以为会很介意的事情,在这五天里渺小得根本不值一提。”

学农的生活称不上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但可是货真价实的有苦有甜。难忘钻进棉花从中惊扰的一窝飞虫,也难忘放晴后在棉花地里跳起来的合影。挖红薯时和蚯蚓朋友们不期而遇了好多回,但挖到第一个大红薯的欣喜仍然令人雀跃。野炊时大家都被烟熏得泪眼汪汪,但掀开锅盖后又纷纷狼吞虎咽的模样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当然,晚会上老师们方言版的“二百二十二道精编”,也被我们津津乐道。这些片刻的美好,或是刹那间的狂喜,才是构成回忆最核心的部分。

早上推开宿舍的窗户,一群白鹅正摆着屁股排着队上岸,还有一只不知名的飞禽扑腾了几下黑色的翅膀,格外显眼;走在田间小道上,抬头就可以看到电线上落着的小麻雀,有时是一只、几只,有时候是一排;搓草绳时,对面的草地上三只山羊安逸自得地吃着草,零星的小雨为这场面平添了几分闲适。比起纪录片里的画面,这些见闻可谓鲜活得多。

鲜活的不仅仅是景,更是人。在五天的学农生活中,你会发现朝夕相处的同学身上有更多可爱的地方。坐在后桌的学霸甲挖起红薯来的动作虽然有些笨拙但会从各个角度进行尝试,英语课代表乙男生同学在下雨时送伞给排在浴室外的女同学……点点滴滴的相处,汇成一股暖流,涌进心窝。

五天的学农生活转瞬即逝,没有了不绝于耳的飞机轰鸣声——还真是有点不习惯了呢。

2018届2班 刘若凡——学农随笔
这不是一段愉快的时光。

刚到学农基地的时候,我发了一条说说,就八个字“干净整洁舒适奢华”,对住宿环境的嘲讽体现得淋漓尽致。头上的飞机不停地轰鸣着,那时我意识到,这不会是一段愉快的时光。

伙食也是不尽如人意。第一顿饭像之后的每一顿饭一样难以下咽,之后的每一顿饭像第一顿饭一样备受吐槽。我们挖空了心思逃掉属于自己的那份饭,去吃泡面吃零食。现在想来,真是些许可惜些许后悔,为何不趁这一次机会好好体会一下这种所谓不能接受的伙食呢?

我们做的第一项劳动就是摘棉花,那个伴着飞机轰鸣声的下午,全班一起来到了一片尚泥泞的棉花地。没有系统的教学,没有教官的指导,所有人仿佛在那一刻无师自通,仿佛在那一刻一下子甩掉包袱。鞋子脏了,裤子湿了,蚊虫密布,道路难走,可是没有人抱怨,甚至没有人吐槽,大家都只是积极地拨开挡路的枝藤,驱赶四处乱飞的蚊虫,在很深很深的枝条里试图摘一朵洁白或是不那么洁白的棉花出来。那天回去后,我的裤子和鞋子基本都报废了,但这完全不打紧,因为那些感动,远比这点泥泞重要的多。

五天里,我们去摘了棉花,去挖了红薯,去编了草绳。我们去野炊,去参观,去包馄饨,去读家书。最后,是学农晚会。整个学农的活动并没有给我留下怎样深刻的印象,我记住的,也许是那张数学考卷,也许是某张同学老师的表情包,也许是大家一起玩的某场狼人杀……但无论如何,我记住的是你们,是我爱的你们。

所以,终于离开这个吐槽了整整五天的地方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不舍的,是怀念的,是后悔的。再来一遍,也许就不是这样,也许会少点遗憾多点尽兴。但是不要紧,因为感动已然满满,因为未来还有两年。

二百二十二道精编,等我。

2018届2班 刘以恒——学农随笔
假设说没有经历过学农,只是听说“学农”二字,所想到的学农生活大概是:住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宁静的乡下的宿舍(甚至是废弃的谷仓)里面,每天安排了丰富的劳动学习内容,学农期间的老师就是深谙农业技术的农民们。很可惜,这样的想法,在华二的学农里面大概正确率不到30%。

华二的学农基地,兰空基地,其实就是个军训基地,内部设施根本不如东方绿洲,就是空地也不让我觉得能容下10个班级一起作队列训练,何况华二一共14个班级。基地附近有几片农田,于是这里就兼搞学农。更惨的就是这地方正好对着浦东国际机场起飞跑道,每天都可以听到Boeing和Airbus的客机互相比赛谁家发动机更响,平均2分钟能过一班。

学农安排的项目里面和学“农”挂钩的其实并不多,真正下地里干活的就更少了,只有摘棉花、挖红薯两项,有的班级可能还多一项除草。剩下有些项目更像是军队野外生存技能:野炊、搓草绳等等。参观场馆,也不是农业博物馆;陶艺制作,也没说要做个罐子或者杯子,就让你空手乱捏,与玩橡皮泥大同小异。

既然是军训基地,用那边的话来说,就要“军事化管理”,整个基地的负责都是军官(最高军衔也就是个列兵,还有的疑似预备役)。他们渗透到了整个学农的活动中,整队主持、吃饭、野炊教学、陶艺教学、熄灯查寝……真是无孔不入。而且这些人脾气特别暴躁,一言不合就各种吼——拿着话筒吼!对比于此,他们却极其缺乏灵活变通的能力与执行力。晚会那天安排座位,有人问军官一个小问题(目测是问:演员的位置要不要空出来),军官直接吼道“少说废话”。至于他们威胁我们的几张底牌,则是:

再说话全部出去给我站军姿!(集合、吃饭)

安静!再说让你们在这里坐30分钟!(晚会结束后)

再讲话罚你们通宵在外头打扫!(查寝)

当然肯定安静不下来,但是他们也只会吼,真站军姿也就是最后一天早上因为有人带餐具没法做广播操才练了7分钟,真正站军姿就2分钟。一群列兵学员比师长营长还要嚣张是想干啥?这些人真是把解放军的脸丢光了!

PS:学校老师都没能和教官达成共识,真是有趣。

(请允许我先念一句诗)

这次学农的晚会也很糟糕。这鬼地方根本没有正规会场,他们干脆拿食堂当作会场,但是食堂的地面是平的啊!后面的人根本看不见舞台啊!(而且热得要死)之后呢,他们的音响是广播操音质的,就是说再好的音乐放出来都听不清楚。我十分确信这是高中三年乃至从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最糟糕的一次大型集会。

另外学农期间整个高二还错过了某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EFZ举行的晨晖讲坛。我爸妈听说之后问我为啥不去找视频,那是因为晨晖讲坛从来不录视频!还我诺贝尔奖得主的演讲!

“哪一次晨晖讲坛都可以不去,唯独这次一定不能错过!”——彭城

我们带着老师预测下雨在寝室自修的作业量,心中怀着希望,来到学农基地,结果就算是晚自修都已经被数学教研组完全占领了,只能从休息时间里挤出可怜的一点点,写几笔作业,又抵抗不住同寝室玩狼人的诱惑,带着学农作业,压到这个周末去刷掉。

“打倒东山出卷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周三刚刚考完数学考试的我

上届学长传下来的学农消息也多不符实,这个学农总体讲就是一次:

作业比国庆还多

教官比军训还狠

考试比月考还难

晚会比英语听力还烂的

一次高中必修地狱课程。

反正学农已经过去了,再糟糕也不用去想它了。如果高一的萌新们有学农方面的问题,当如实回复,告诉他们这魔鬼一般的地方有多么糟糕。

                                                                                             Admiral Graf Sprühelicht

2018届3班 郑彧鸣——学农随笔
为期五天的学农生活终于告一段落了,期间的生活酸甜苦辣什么都有,有大家一起在寝室里玩狼人杀和聊天的甜,有下地干活辛苦拔草的苦,有野炊时被烟熏得眼泪长流的辣,有陶艺制作和搓草绳的成品并不尽如人意的酸,还有一点都不想谈的浴室和厕所(嘿嘿嘿)。

但让我感悟最深的其实是大家一起做每件事的每时每刻。9个人一个寝室,难免会许多不方便的地方,但出人意料的是,我们9个人竟生活地非常和谐,大家每天都能很融洽地谈笑。当我的空间和朋友圈被各种各样的抱怨和负能量充斥时,我们还能对于这种并不是很好的生活环境趋于安稳,这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

说完了感受,学农时进行的各项活动也是值得一提的,由于我每年都会回崇明老家干农活,平时在家也能尽量做些家务,所以这些活动对我可以说是十分熟悉的,锄草、分拣棉花、包馄饨、烧火、做饭都是我比较得心应手的,然而陶艺制作和搓草绳就比较尴尬了,手笨的孩子伤不起啊(哭泣,已经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了)。从这些辛苦而吃力的农活中,我们其实能真切感受到农民伯伯们的辛苦与劳累,在我看来这也是学农的一个意义吧。

年级组长刘招川老师说过,这五天可能是我们中很大一部分人一生中仅有的几天能下地劳动,那学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这几天的学农生活,起码告诉了我,农村的生活并不比大城市的生活要来的轻松,更激发了我要努力学习的欲望。而学农生活也告诉了我,农业是我国的根本,因此农业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尽管未来可能无法投身农业事业,但国之根本我是不会忘记的。

至于文艺晚会,我只想说:“不好意思,222道精编,我不约。”

2018届3班 姚辰斓——学农随笔
回忆这短短五天的学农生活,说不苦不累,都是假的,但相比起和伙伴们一同度过的时光,这样的一次集体活动也成为了高中岁月里不可磨灭的珍贵记忆。

仍会在六点惊醒,只是少了翻身时床板发出的吱呀声,少了窗外如此贴近的飞机轰鸣,也少了白鹅的叫声,和那条腿短的狗。

拿起牙刷杯打算洗漱,还会想起那一排总是拧不紧的水龙头,又会记起和要好的同学互相帮忙,撑着伞,弯着腰,在水池边洗头发。浴室的水流实在太小,便只能这般匆匆解决。

一起劳作,一起玩耍,三五结伴围坐在寝室里,玩着狼人杀游戏,聊着这样那样的趣事、心事。除草时认真的模样,野炊时合理的分工,做陶艺时的奇思妙想,剥棉花时的闲聊与歌唱,被相机一帧帧记录下来,同时也被收入脑海和每个人的心底。

总有写不完的作业和考不完的试,就好像野炊过后去洗锅,绝望,无助。教官永远对你自认为干干净净的铁锅不满意,总能铲出些什么,只好再去返工。

总有上不完的课和复习不完的内容,好在有这样一群人一直在身边。就好像除草那天的我们,站在泥地里,满身泥泞地抓螃蟹,玩起了石头剪子布、划拳、接龙,这些幼稚又有些无聊的游戏在那样一个晴天里,变成了辛苦劳作后的娱乐消遣。

以后大概也没什么可能再去过这样的集体生活了,没什么可能将近十个人住在一间房,互相之间都了解得如此透彻,没什么可能再这样邋里邋遢将就着过完一个礼拜,也没什么可能再和你们一起,去这样一个地方,劳动,学习,生活,疯狂。

是个很烂的地方,是个很烂的经历,条件太差,状态很糟,天天做数学;是个很棒的地方,是个很棒的经历,有一群乐观开朗的伙伴们,和一个不断成长的我。

2018届3班 邱昌元——学农随笔
不知不觉间,五天的学农生活就这样步入了尾声,在返途的车上看着身边的树木一个接一个地飞速地倒退,学农时的一幅幅画面仿佛在眼前一一闪过,依稀有些模糊,却又特别清晰。

拔草时陈一唯的默默付出与休息时张晔捉弄螃蟹的欢笑,野炊时偷偷塞入锅中的香肠和香脆无比的锅巴,弹棉花时我和龚政扬的“切磋”和幼稚无比的“呱呱”游戏,搓草绳时大家对洪晓宇和王成业高超记技艺的赞叹……这些点点滴滴都还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

五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从第一天对用餐纪律繁琐的不满到最后一天赖在桌边不肯走的呆滞,从第一天对台上的教官老套的训话的不耐到最后一天对他那富有磁性的嗓音的不舍,从第一天对床上落满灰尘的皱巴巴的被子的鄙弃到最后一天认真叠放至整齐的耐心……这一切似乎都在陈述一个难以置信的事实:好像真的对这鬼地方产生感情了吗?

要说除了数学学会了一种新的题型以外还有什么收获的话,我确实学到了很多,很多。不只是拔草的高效方法,还有各司其职的尽责和君子讷于言敏于行的坚持;不只是弹棉花的独门秘诀,还有精益求精的精神与细致入微的做事态度;不只是做陶艺的特殊技巧,还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耐心和纵览全局的大局观。

在这短暂的五天里,远离课堂的我们收获了另一种别样的快乐。或许我们永远都忘不了那“飘香十里”的厕所,永远都忘不了那人满为患的澡堂,永远都忘不了那宿舍楼底的“小池塘”,永远都忘不了那每次都留下的桌长/寝室长。当然,也永远不会忘记每一位同学最纯真、最美好的笑脸。

2018届3班 唐屠天——学农随笔
5天的学农生活结束了。

犹记得一星期前的期待和盼望;犹记得刚到基地时的震惊和无奈;犹记得结营仪式时的依恋与不舍。我也感受到了田间劳作的辛苦。

恰好在学农前看到梁晓声写道:“现在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为什么是拼爹而不是拼爷呢?因为大部分人家族追溯到爷爷辈,都是农民。”是啊,我的爷爷奶奶也都是农民。如今他们偶尔又会和我讲起当年下田时的点点滴滴,讲起劳作一整年后的微薄收入,讲起三年自然灾害间的困苦……这些都是我百听不厌的话题。

当我见到一望无垠的土地,心中倍感亲切?我想,作为农民的子孙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乡土情怀的吧!乡土情怀,在华夏文明中涓流不息地淌过了五千年;乡土气息早已深入华夏子孙们的骨髓!而告别那一片黄土地,只不过是近一百年间发生在一部分中国人身上的事儿。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农民仍然占了中国人口总数的近一半。

然而尽管辽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有着优质的土壤,尽管“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口号从上世纪喊到了新世纪,这里的农业依然离“现代化”相去甚远。小农小户的精耕细作会带来极高的亩产量,但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为什么中国不能够像美国人那样把千顷的土地化为大农场,把自动化联合收割机开进稻田?为什么当我们下了车,第一感受是城乡差距如此之大?

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农村一户一亩田的格局已然很难改变。农民的问题一直是中央的头号关注点,然而,想安置好举国上下的6亿3千万农民,太难了!

中国的现代化,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

路漫漫其修远兮!

漫漫长路,到底需要几代人才能走到头?

2018届3班 程文慧——学农随笔
明天我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你。

学农第一天,在校门口坐上大巴后不过多久就到达了上海地质博物馆停车场,但去凌空社会实践基地还要走过一段路。我们从地质博物馆的边上穿过,发现有一条不太宽的柏油马路,两边郁郁葱葱,还有一条河浜,没有走多远,一股刺鼻的异味迎面扑来,走近发现,在路边有一个鸵鸟养殖厂。我们大约走了10分钟,来到一个院落,后来知道这里原来就是一个部队的营房,后来改造成学生的学农基地,也就是两幢老式楼房,还有一些平房,在房屋的外面还有一排水池,一下就感觉这是一个过去部队的营房,不过由于要适应学生的生活,所以也改造了,设置了不少学生用的东西,总之,条件很一般。里面的工作人员也和部队的人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这次学农中,我们要像课程安排一样程序化地做工作,丝毫不比在学校上课轻松,要培养学生学会整理内务,管理半军事化,连吃饭都要整队、集体安静才坐下后用餐,一样的升旗、做操,每天各式各样的评比层出不穷,晚上还要查寝室的就寝质量。

但即便是这样,这五天我也过得无比充实。第一天我们去拔草,这大概是这五天里最累最脏的一次劳动了,裤子上、鞋子上沾满了泥巴,晚上多想去好好地洗个澡,可是那里的水小之又小,有几个水龙头甚至没热水!可惜天不作美,之后几天总是阴雨连绵,好多劳动的安排都耽搁了。分选棉花、野炊、陶艺制作应该是最快乐的三次体验。十个女生围坐一桌其乐融融,十人一组野炊饭也香,陶艺制作满手泥巴不亦乐乎。周四晚上的联欢晚会也是兴奋极了,除了舞台因为天气很滑、食堂里很闷热之外真的很开心。期间还进行了一次家信主题的班会,在给父母写回信的时候许多同学写着写着情不能自已,潸然泪下。

其实,那边的管理并没有那么严苛到不能承受,除了睡觉、洗澡的条件艰苦些,天气变幻莫测许多同学感冒了之外别的我都能忍受,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和同学在一起有些学习以外的不一样的体验才是最珍贵的。当然了,每天一张数学卷子提升思维品质我还是有些承受不来。周末回家十几张试卷,222道精编还在等着我。

不说了,再说就要落泪了。

2018届4班 孙亦奇——学农随笔
四天的学农结束了,凌空这个地方估计也是最后一次去了。

去之前听到学长学姐的各种恐吓,四天过完了后发现那里的环境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带那么多充电宝完全没必要,晚上的飞机虽然响但一天下来还是能很快入睡。那里的饭菜确实淡了些,但野炊和自己包的馄饨意外好吃;卫生间和浴室确实不敢恭维,女孩子们只能端着脸盆在水池里洗头;教官有点凶,教官也有点萌;“数学考试和晚会一样难忘”;风雨凄凄的周三,大家看着挂在外面的雨衣不停的在走廊里飞来飞去……最后还是舍不得离开。

拔草、捏陶泥、野炊、搓草绳、剥棉花……这些不太算得上农活的活在我们的手中也更增添了娱乐的性质。拔草拔累了就拿起手机或者相机拍拍棉花、天空、远处的电线杆、天上五分钟一班的飞机…….在郊区的一周,手机里也有了不少照片。野炊时生火冒出来的烟呛的我们眼泪汪汪,但不得不说是最好吃的一顿。搓出来的草绳被教官无情嘲笑,还非要拿自己搓的草绳向我们炫耀。一边剥棉花一边玩游戏,笑到肚子痛、脸抽筋。在寝室里玩狼人,在地质博物馆拍各种结晶。这假期来之不易却也过得太快。

还记得教官训话时台下的一片唏嘘;那天不少人义愤填膺的话语也都还有些印象;宣布数学考试后喊着“弃考!”,最后还是乖乖的坐在教室里做卷子;晚会的尖叫声起哄声震动耳膜。我们的情绪就是这么跌宕。当初我们嘴里抱怨着,现在我们还是抱怨着。站在走廊里背着孔子,望向远方向自己说一声知足常乐。

不过学农期间倒是有这样的感触,遇到不太顺利的事时,有一群人在一起会比独自一人要快乐得多。像周三那样的雨天,刮着大风,每个人心情都应该不太好,但寝室里还是可以传来笑声,窝囊的数学考试也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还有一点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宽容。当教官宣布“军训化学农”时,我相信他带着一点无奈,在老师和我们强调学农纪律时,我也相信这不是她的本意。或许我错了,但事出有因,学农期间学生的不满一部分是由自己造成的,另一部分也是因为教官们自身不够让人信服。我记得一次和另外几个女孩子在水池洗头,只能去接可以喝的开水,虽然知道不太合适,但也没有办法。这个接热水的尝试被一位教官阻止,只能作罢,心服口服的作罢。怎能料到,同一个教官在第二天早上接可饮用的热水洗脸?其实很多事情只要心放宽一点,就都不是什么大事,教官没必要无故和学生过不去,学生也不需要生来讨厌学农,何况我挺享受这段时光。

接下来生活又要回到正轨,或许是去刷“二百二十二道精编”,也还有着其他想要达成的目标,不管怎样,有一句话深深的印在我们的心里:谁的青春不迷茫,感谢有你在身旁。

“凌空展翅,青春飞扬……”

2018届4班 金箫笙——学农随笔
学农出发之前,我畅想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没想到遭遇“军事化管理”,更得以体会“冷雨敲窗被未温”之境。

刚下车,就感到头顶传来巨响,脚底一阵震动——一架大飞机从正上方缓缓飞过。同学们都心中恐惧:这么大的响声,晚上如何入睡?

在坑坑洼洼的水泥路上走了将近半小时,终于到了凌空基地。上楼梯时,我们惊讶地在二楼和三楼拐角处发现了男、女厕所,后来发现是整栋楼唯二的厕所。它们用朴素的蓝色布帘子挡住门口,里面没有隔间,原始的抽水系统由一根细绳控制。纵然听说凌空基地条件不佳,我们也不由得面面相觑了。

进了房间,我们整理行李,收拾床铺。大家纷纷将床上提供的潮湿被子、床单晾到外面走廊上,一时间走廊花花绿绿,煞是热闹。

晾衣服的地方,是一根长长的细钢索,悬在走廊天花板上,包着一层颇有年代感的铁锈。

条件虽然差了些,但学农这样重要的德育活动,“岂因祸福避趋之”?更何况有一群“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同学们陪伴,没有苦,只有乐。不久我们就发现——

飞机到了晚上飞得并不频繁,也不吵,简直让人诧异,宿舍那一扇死活关不上的脆弱的木板门,隔音效果似乎倒很好?夜晚很安静,早上的起床铃还是附近的鸭子叫声,纯天然,无公害。

厨房后的角落里,我和室友老王又发现了一个大厕所,不仅大,还干净,可真是别有洞天。

我们更不会忘记那个雨天的傍晚,我们三个室友窝在一张床上瑟瑟发抖,看着走廊上顺着细钢索飞来飞去的雨披和衣服哈哈大笑。各色透明雨披挂在衣架上,一会儿从门左侧掠向右边,一会儿又被大风吹向左边,雨披衣服们每一次“造访”,我们必定诚恳地抱以大笑,笑声中间杂着外面几声“别跑啊我的衣服”。说来也奇怪,这有啥可笑的呢?我们仨愣是傻笑了半小时。

大家印象都深刻的事,大概是第三天晚上的数学考试和最后一天晚上的联欢晚会吧。一个是漏风教室中面对难到爆炸数学试卷的冰冷,一个是济济一堂欣赏超精彩师生演出的火热,各有一番风味。至冷的夜,我们安静地做着各自的卷子,竟有几分温馨;至热的夜,老师和学生同堂欢笑,笑声、呼声几乎掀翻房顶。

团委副书记用这样一句话来结束联欢晚会,我也想用这句话来结束这篇随笔——谁的青春不迷茫,感谢有你在身旁!

2018届4班 徐施缘——学农随笔
其实这篇随笔我在学农第三天的上午就已经完成了,然而我现在找不到原稿了,所以我尽量回忆我写的内容。既然是第三天上午完成的,所以就只是二分之一的学农感想,那么我要开始回忆啦。

在飞机的轰鸣和噼里啪啦的雨声中醒来,今天注定是颓废而慵懒的。在停电和暴雨的灰暗和阴冷里,八个人半眯着涣散的双眼,呆呆地思考该如何度过这样的一天。暴雨里的洗脸刷牙,没有电的大食堂,洗澡又该不该打伞呢?百无聊赖里,我开始去回忆这两天的生活。

星期一是一个美丽的晴天,重重的行囊在石头路上划过,一边出着汗一边心疼自己的拉杆箱,然后又充满了期待。寝室比想象中脏一些,床底下的头发,被子里的大飞虫,我甩了甩枕头,灰尘被扬至半空。我在心里默默地呕吐了一下以后开始了忙碌的整理。到了中午已经是饥肠辘辘,就这样我觉得学农的饭菜真的还不错。不过让人尴尬的是这一桌除了我和大月亮以外都是一些矜持的女生……明明一个个长得都挺能吃的事实却是吃了两三口以后都停了下来,只剩我和大月亮继续快乐而又窘迫地狂吃。

下午的劳动是除草,阳光下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这样的情景真的很美,我们很少在同一时刻绽放出轻松而没有负担的笑容,以至于那一刻的我们让我觉得弥足珍贵。我们一起奋力地拔草,然后突然间开始做起了幼稚的游戏,再看看自己满是泥巴的校服开心地笑起来。

而第一晚的睡眠比我想象的要更为顺利,在飞机接二连三的轰炸下竟然睡得很安详,即使半夜被吵醒了那么几次我也觉得好像睡得还不错。

第二天被一群鸭子叫了起来,睁开眼睛就开始笑,这依旧是个晴天。这天早晨我们经历了无聊却又不知道为啥很搞笑的陶艺课,下午就开始了激动人心的野炊!!

我们组的一定是最好吃的,除了加入了各种肉类以外我们还把一整包泰国泡面都扔了进去,后来小lulu竟然掏出了一整只德州扒鸡。不幸的是,他在放进去的时候手抖了一下,于是鸡就掉在了草堆里……然后就出现了这样一幕。路睿怀揣这一只鸡狂奔在田野中,那焦虑而又急切的表情仿佛在说“快救救我的孩子!!”不过后来他还是及时地把鸡洗干净扔进了锅,哈哈哈哈这次野炊还是很完美的。

就在我们吃完以后,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雨。

现在变成了鞭炮般的暴雨,我就打算这样完成我的随笔作业了。

好了我已经回忆完了,这就是我写的内容,那么我也很庆幸在那时完成了随笔,因为在那之后就出现了大家一起淋雨,在黑暗中包馄饨给自己吃,洗冷水澡,数学考试一半人在咳嗽,集体感冒然后一起哭诉的场景。

但我觉得很久以后回忆起来,我会很幸福,也很高兴遇见了你们。毕竟多糟糕的事情只要大家在一起,也可以很温馨,也可以让我爱上这个世界。

2018届5班 王妤宁——学农随笔
一向不喜欢拍照,对于拍照留念这种事情一向嗤之以鼻,即使是尼亚加拉大瀑布上伸手可触的彩虹,在直升机上越过科罗拉多大峡谷,放眼红河如缎,也无法使重度懒癌的我举起相机。

那天大家在宿舍里打牌,我在一旁看得兴致盎然,这群女疯子们,玩起来比你嗨,学起来比你厉害,能认识这样一群人,真好。突然有种想纪念一下的冲动,我说你们脸都挡挡,我拍个照,这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没心没肺地玩得这么嗨了。有人说回宿舍也可以,大家摇摇头。现在的我们放纵得心照不宣,也许是天气那么好,还下着雨呢,不过是不想坏了气氛。

野炊回来,有人感叹,你说,为什么有人能独善其身呢?你看,有的人明明有伞,却仍然淋湿了啊。他们为燃烧着的火焰打伞,被浓烟呛得眼泪直流,雨水却浸湿了头发。他们穿过田垄,穿过石桥,穿过泥泞的石子路,去很远的地方抱来干草,扛来木板。为每一次火势的减弱揪心叹息,为每一次复燃欢欣雀跃,衣服上沾满了漆黑的炭灰,寒风里流着热汗。你说,为什么有人,能独善其身呢?而流汗的人却大方地把劳动成果与那些“独善其身”的人分享,后来,后来雨终于停了,我想问问,你的衣袖干干,心有没有被淋湿呢。

分选棉花的那个下午是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经历过的慢而悠闲。我不去想我有哪些作业没做,哪门课又不及格,哪个比赛要来了,不去想一切关乎计划和套路的事情。就是单纯地坐在那里,做把棉籽剥出来的枯燥又单纯的事。雨声淅淅沥沥,时而被大堂里的喧嚣淹没。一桌人玩着平常看来是愚蠢而浪费时间的成语接龙,笑得前仰后合。此起彼伏的歌声,和管食堂的老人们又气又笑的斥责交织着。从极乐净土到《那些年》,大家慢慢地沉默。“又回到最初的起点……”那一刻,我有些恍惚,觉得这才是生活。

没有去看鏖战方酣的网络社交平台,来之前已经有预料地删去了所有的社交APP。学农条件的艰苦远没有说得那么难以忍受,学农的意义也远没有说的那么伟大和夸张,回头看那些言论,埋怨是真诚的吗,还是被包装好的取宠的浮夸,成长是认真的吗,可那么漫长的前路不是一蹴而就的呀,只有沉默最令人信任,因为真正的总是因无言而深刻。故此我所做的,只是用力把每一个再也不会第二次拥有的时刻,就像为火焰打着伞,记住罢了。

2018届5班 严思怡——学农随笔
一周的学农结束了,离开前心情平静,既没有终于离开的解脱感,也没有还想再来一次的怀念感。讨厌的有很多,不能接受教官一定要让我们吃完明明就难以下咽的食物,不能接受风大雨大的天气把我们拉出来考试,不能接受泥泞的地里还要我伸手去扒拉;喜欢的也有很多,喜欢文艺晚会上各个老师不一样的一面,喜欢每天晚上九点半就可以直接睡觉,喜欢难得放下作业和手机和同学们聊聊天。但很抱歉,可能学农的主要目的我还是没达到,我还是没办法理解中国的农民是怎么样的,中国的现状是怎么样的。或者说,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把这次领悟当做一件要紧事来考虑罢了,但是总有几个瞬间,不停不停的敲打着我,让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我所存在的社会里,总有着和我全然不同的存在。

最后整理床铺的时候,拆下来的床单被套不少人是丢掉的,宿舍的脏乱程度也真不是我们这样的城里人可以接受的,楼梯后的垃圾堆里不知道究竟堆积了多少东西。在结营仪式的时候,有一位上身穿着军装的老人,脚踩年代剧里穷人家穿的破鞋,拖着整整一车的扔掉的床单,佝偻着背,一步一步走远。我们也不停不停的抱怨,说教官要求太多,我们已经做的很好了,执意忽略了还有人,在我们之后,帮我们善后。走出营地后,路边又有一个老人在铲土,最简朴的工具,用力往下铲,不够深还要用脚踩,再用力提起,反复这枯燥又劳累的机械动作;挑选棉花的时候,老人对我们剥籽后残存却扔掉的棉花絮痛心,我们却只觉得好烦啊扔掉就扔掉吧。我们的所谓学农,这之后农民还要做多少的善后工作?

我们抱怨教官,我们取笑农民,我们总以为社会将来是要靠我们过活的。

可事实呢。总有一群人,他们是生态系统里的分解者,他们负责成就我们。这世界缺了谁都能转,可这世界缺了谁都不一样了。一周的学农我没有理解什么才是中国社会,可好歹我也理解了这一群人,他们质朴辛劳,他们认真可爱。农业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本,至少我们没有资格瞧不起这些努力的人,他们绝对比课堂上的我们更加理解什么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我面对了课堂外的自己,面对了其实一无是处的自己。学军学农学工,总是每个人都要体验的过程,总是有其特殊的意义所在的。

2018届5班 张子喻——学农随笔
大雨之后的那天,每个人的心气与天气一样远未放晴。

朋友圈被冲天的怨气包裹,有些通篇白话抱怨条件艰苦无法忍受,大多是去年军训的改版,有些则用包装好的文字“客观冷静”地抒发心情。学长学姐们也不闲着,用一副过来人的面孔看幼稚的小孩发文,称:“年纪轻就是眼界不高。”,引得多方争论。

期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连日的晦涩天气、教官的暴脾气、某科目老师“无孔不入”地占用课余时间,每个人心里总有些年轻人的傲气与难以理解。第三天,校方提出军事化管理,许多个“不允许”、许多个“必须”,又添了一把柴火。在这里,自由与规则的矛盾尤为突出。事后者回头看,觉得理所当然,但正在经历的后人不会是心甘情愿赤诚地接受的,我想换位思考一下,可以理解。怨气不断垒叠积攒,盈分则宣泄。所以每个人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试图排解心中的负面情绪,大多数选择网络社交平台。

我不拒绝那些随意发散自己哪怕是幼稚的看法的人。言论令人发笑是因为经历太贫乏。而有了体会,就算是发些牢骚,我都觉得他们是在经历、是在感受,在体验这种自由与束缚之间的矛盾碰撞。他们最终是遵守了规则的,但他们的思想是自由的,希冀着向外倾倒这种感受能够平复心中的怨气,在找寻矛盾之间能够让他们落脚安栖的地方。

在朋友圈里也不乏说着为祖国未来担忧的学姐学长,而我个人而言,对他们的评价实在无法接受。任何想法都是进行时的证明,是身在其中的感悟。思想浅薄的人正在得到新的经历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标新立异者正在被磨平棱角,不理解的人提出想法并欢迎交流。这正是这些课外实践的原本目的。不是为了送一批早就思想成熟的人去单纯劳作,而是为了打磨一群幼雏,让他们在环境的驱使下经历流汗落泪、体会幻想与现实,并用自己的思想去碰撞规则的束缚,并渐渐从中体悟价值,而这些工作不是事先完成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

正如一个学姐所举的例子,看到一个十岁的孩子还不会自己剪指甲,你怎么办。学姐说:“一个被父母娇生惯养从来不想着要给自己剪指甲的人,不是值得同情的对象。”而我来说,我则希望去帮助他学会剪指甲。大环境下,我们这一代人确实没有很多吃苦的机会了,就像十岁的孩子从小被宠到大,从小的环境或许不需要他自己剪指甲。但如果看到他笨拙地学习剪指甲的样子,不能说祖国的未来没有希望了,而是应该说,祖国的未来正在经历着他人生中的蜕变。

2018届5班 黄天奇——学农随笔
学农是要苦一些的,大家早就知道,因此都怀着真诚而去。因为心里有准备,所以虽然条件确实不好,也比想象的要好。5天来,我吃得好,睡得香,玩得也很开心。

5班画风向来清奇,临走时,别的班都在“自己”(大部分是延续原有的)的黑板报前拍照,我们班却跳上主席台一览众山小。最后是女生在台下,男生在台上举着我们的idol,留下了珍贵的定格。

清奇自有清奇的理由,这里的清奇只是泛指,因为常常是清流中的泥石流。第四天,当空间里充斥各种吐槽时,刷着刷着会猝不及防地被我们班idol的事迹雷到,什么“不好意思,我有病”、“我就要倒”云云。这些事迹当然不值得推崇,但是青春何必那么苛刻,时而的放纵,甚至是出格的放纵,也是人生的精彩啊。

因为第三天一天的雨,我们班没能挖上红薯和翻地;因为第三天一天的雨,我们在第四天被安排剥了棉花;因为第三天一天的雨,我们真真见识到了风的威力(衣服被吹得扫过一整层的晾衣丝,伞和小衣物甚至被吹走)。剥棉花,就是把棉花里的种子剥出来,一群人围着桌子坐,中间两个盆。这手头工作单调的两个小时里,我们放神曲并把音量开到最响,我们大声唱歌,我们成语接龙,我们开车编故事。我们桌已经算不嗨的了,旁边紫竹的桌集体飙新贵妃醉酒,飙丑八怪,兴到浓时还拿起话筒唱,我们的idol也忍不住去嚎一嗓子,引得阵阵掌声与欢呼。整个饭堂里就六七桌剥棉花的我们,怎样吵闹似乎在这偏僻的小地方都引不起波澜,而笑声、歌声的回音不绝于耳,那未经排练却异常整齐的歌声,令我向往,不经意间觉得很温暖。大概,只有心性自由,才能随意地整齐划一吧。

啊,晚会。这样真实发生的大事情以我的功力是表达不到位的,记录,就交给视频啦,晚会,我只负责欣赏和感动。

自由的二附中,二附中的自由。

2018届5班 张雨阳——学农随笔
我当班长快两个月了。

有人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虽然不是什么官,但也有些这个意思。可我一把也没放过,以为这是个平常的岗位,自己依旧是个幕后默默的观众。

但学农改变了很多。班长,从而是寝室长,又接着成为桌长。

从第一天上巴士把所有人的行李箱放进底箱,时刻看着队伍最后在掉队边缘的同学,到整理寝室内务,分发饭菜,最后的最后,在联谊晚会前、后和所有和我一样的人整理完毕所有的桌椅,回到学校,又一次放进又拿出43个行李箱。从烦躁、疲倦,后来认可、接受,使始终站在前面的奉献成为习惯。

是一个雨天,班长、团支书等四人各带一队两个或是三个班,我记不得,去野外营地野炊。云低沉着。放完料,堆好灶,驾起锅,再盖上锅盖的一刻,雨下起来了,越来越大,让人能感觉到豆大的雨点打弯了头发。

看到老班长那一组火苗正旺,他抬头看看,借来旁边同学的伞,让投下的影子严严实实盖住了锅盖。锅边蹿出的火苗差点烧到了裤子。短短半个小时光景,火灭了不知多少次,又多少次把餐巾纸插上竹竿,去别的组借火,多少次把鼻子凑近灶旁孔边大口吹气,又吸进一大口烟,转过头去咳嗽。雨停了,火烧起来了,飘出一股青烟。

又有哪个班长不如此。

我清晰地认识到,真正的压力、困难、甚至是灾难,自会让人动心忍性,自会让人脱胎换骨,因为他让人不得不承担起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就像狄更斯笔下的马奈特医生,因得罪险要贵族,被投诸监狱,被营救后过着18年幽灵般的日子,日复一日机械的手工让他精神错乱。被女儿带出后,呵护备至下,一点点康复,却始终走不出黑暗的阴影。直到女婿为了情义重返大革命时期的巴黎,却因贵族身份被抓,巴黎市民的奋起转为疯狂他面对死亡的威胁。医生和女儿赶往巴黎却被封锁在城内,营救不成而身陷其中。

在家庭毁灭之际,医生终于振作起来,他成为,也是不得不成为整个家庭的顶梁柱。重拾旧业,在革命中救死扶伤,维持家庭衣食,两次设计救出达内,他成了英雄,人民或是家人心中的英雄。他找到了从前的自己。是千钧一发的燃眉之急,让他找到了自己的责任,自己的存在意义,也从中找到了自我。这才激发了他的斗志,让他负起责任,走出阴影。

生活也总是有这养的磨难,它集美好与艰辛于一身,正所谓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简陋的设施、单调的工作,对城市中的我们,学农正是如此艰辛。有人会抱怨教官的严厉,抱怨厕所、饭堂的不便,但又是什么教会了你容忍、坚强呢?是舒适的住所与丰盛的佳肴么。学农本不为了练习机械的农活操作,却是一次锻炼,关于身、心全方位的考验,正如我们遇到的所有其他困难。而所有的这些,源于对自我生活意义的追求,也便是一种责任。

珍惜所有打不倒你的东西吧。也只有当你尊重生活,敬畏苦难,才能真正成为的负责的人,才能真正学会生活。

2018届6班 胡诗杨——学农随笔
你来了,正如你走时,满载行囊。

推开寝室的门,你抚摸着简朴的硬板床和锈迹斑斑的窗棂,每天在飞机巨大的轰鸣声中看日出日落。

关上门前的灯,只听闻风雨肆虐整片乡村。偶尔会有昆虫访问窗前的栏杆,伴随着池塘里野鸭的叫声和道路两边的犬吠。

次日清晨,惺忪的睡眼掩盖不住昨夜的难眠,而你仍带着全身的活力去俯身亲吻一捧泥土的芬芳。红白校旗下,教官严厉的训斥令你羞愧难当,你也学着收敛起平时的娇气和任性,逐渐适应“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不断南移,昼渐短、夜渐长,地球的公转速度也越来越快,再加之停电的噩耗与风雨之大作,短暂的曙光更显得弥足珍贵。

洗漱高峰期的水龙头供不应求,而你却在人海中练就了麻利的手脚;清晨的寒露带给你寒冷的一击,而你的精神却为之一振。

谈起学农生活中的小插曲,停电和风雨比起来,哪个更不幸?数学考试和文艺晚会比起来,哪个更有爱?你也很难说清楚。可每当你回忆起“誓与诸君提笔,同刷222道精编”的约定时,总会忍不住莞尔。

你回头再看了一眼墙上的标语——“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你不禁想起了野炊时揭锅那一刻的喜悦和感动,想起了捏陶艺时的轻松笑语,也想起了读家信时的泪眼盈盈——“你愿意,我就来;你不愿意,我也一直在。”;还有大棚中除草时的背痛腰酸、大家一同包馄钝时的兴奋难奈、澡堂内的人山人海以及澡堂外的长龙……

你走过来时的路,飞机与犬吠声仍不绝于耳。分别后是否不会再有分别?没有人回答,只有阵阵清风掠过身后空旷的平地。

你走了,正如你来时,满载行囊。

2018届6班 卫宇晴——学农随笔
知乎上有个问题问道:你经历过什么事情会让你不禁感叹一句【啊,我还真是幸运】?

当家常的饭菜入口,柚子酸酸甜甜的清香来不及一口吞下,听着一桌食货趣味横生的对话。当断电无热水,阴沉难辨黎明黄昏的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食堂内二十二桌包出了史上最完美的馄饨。当外出劳作,戴着手套和好友一同与野草斗智斗勇,面对虫子的仓皇逃窜面不改色。当捡柴生火洗菜野炊,倾佩于男神的火神技能,端出一锅味道奇妙却异常香甜的炒饭。当寝室里围着行李箱坐成一圈,被上家和上上家坑了双倍的加二,在依旧手气很好的情况下却被集合的广播打断。当自己帮好友一起用心准备的游戏活跃了氛围,为好友出的本班节目而喝彩,听到老师们的方言此生无憾。

啊,我还真是有点小幸运。

出发前的兴奋被购买必需品的劳累所消磨殆尽,情难自禁地开始幻想起了学农将至的惨状。也因此,一向崇尚简约的我一反常态地带了一个大大的箱子。

会是怎么样的呢?

三十块钱一天的伙食费能吃到怎样的饭菜,需要用空气清新剂去对付的厕所该如何可怕。小伙伴们一提到学农就变色的脸啊让我隐约有些不安。

可是我还真是幸运。

万事胜意,你多幸运。因为一切都比你想象的,还要好一点。

原来清晨在一排水龙头前迎着大风刷牙也别有一番滋味,原来劳动时的纯粹可以让人放下一切忧愁,原以为又小又破的寝室因为有你们而变得温暖洁净。更不用说读家信时的那份感动和联欢晚会上的大大惊喜。

就连数学考试和教官的苛责在飞机的轰鸣声和家禽的嬉戏打闹中都显得有些亲切。

接下来该怎么走?在学农时这个困惑不是被逐渐忘却,而是因为懂得——

你的地图是一张白纸,所以即使想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可是换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东野圭吾《解忧杂货铺》

啊,我还真是幸运。

2018届6班 戚雨欣——学农随笔
为期五天的学农时间于伴着飞机轰鸣声起床、在教官和农民爷爷奶奶的指令下完成任务、冲下寝室楼排队洗澡、众人分食零食以及惊心动魄的数学考试中悄然流逝,终于在充满欢笑与尖叫的联欢晚会上走向尽头。

在这里,有人对基地军事化管理不满,因而产生对教官的反感,(殊不知他们也只是传达上级命令),也有人因晚自修时教官破门而入,用他们一贯的大嗓门吼着发香蕉而感动。有人对食堂饭菜怨声载道,也有人看到包馄饨时一桌人的其乐融融。有人视规矩如无物,纪律散漫,也有人严于律己,勤奋刻苦。有人对这里的生活嗤之以鼻,也有人既来之则安之,坦然享受慢节奏的生活。正如我的同学所说,一切对错是非到最后只化为两个字:回忆。

学农的意义究竟何在?“不是为了让你们真的拿出什么成果,有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好。”一位农民奶奶如是说道。我想这次学农是不尽如人意的,不仅是因为天公不作美导致我们错失活动机会,更多的是在人为原因。想想自己,单纯地将活动看作任务,纵使不曾嘴上抱怨心里总还是嫌弃于泥地里工作,所谓吃苦耐劳的精神,我真的学会了吗?也正是因为这次真正下地的农活都没什么技术含量,才能让人看清哪些人是脚踏实地,哪些人只是金玉其外。

时代变得不同了。如今的校园里只有男寝才能看见挂满衣物的阳台,如今的的田地里大部分都是男生奔波劳碌的身影。不知是父母呵护太过还是习惯了被男生保护甚至恭维,如今的女孩子已经越发娇气。曾经我们提倡男女平等,渴望得到女性应有的权利,何以如今在应当承担的职责面前就要躲在背后让男生面对?而一个人又是如何才能心安理得地看着别人做本该你做的事?总是听到身边的女孩子说以后要找上海男人,没错,上海男人太好了,可你以为十年后依旧只会低头刷手机的你配得上那样优秀的人吗?

昏庸的皇帝立于山巅俯视九州大陆,以为天下尽在掌握,却不知没有实际行动,终日沉迷酒色带来的后果只能是江山易主,沦为阶下囚。

沉迷于娱乐生活的怠惰,必将是我们未来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希望所有人能放下浮躁不安的心,脚踏实地地做一些事情。

2018届6班 刘珈瑞——学农随笔
说实话,当我真的来到一个学农基地的时候,我真的不相信这样的地方会被称作农村。方正的建筑、褪色的墙漆和跃进体的标语低语着属于文革的往事。长江口毕竟和黑土地还是不一样的,长江也不能替代我常去的那条呼兰河。

但是农作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吧——我这么安慰自己,希望能找回一些在屯子里生活的回忆。现在想想,学农学农,反而就是没有学农。

按照我自己对“农”的理解,要学习“农”至少要从熟悉作物开始。从基地走向田地的路边长了些南瓜,没有人告诉学农的孩子这是南瓜,倒是有些同学问起,我也就顺便回答了。想想这一周的生活接触到的作物也不过就是红薯和已经快收完的棉花,倒也不知道这个“农”到底“农”在了什么地方——不过秋天也确实没什么作物可以在田里见到,但是田里不见和不见不学毕竟还是两码事。而至于各种动物,偶尔能望见三两只羊在游荡,还有鸵鸟和兔子这种完全和农业不搭界的东西。这真的是学农要做的吗?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问题到现在愈发严重。我七岁时候第一次去到东北屯子里的老家,之后每年回去探亲,能看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走向城市,不管是村镇县城还是上海纽约,走向代表高速化现代化的城市总归是几乎所有人的终极目标。同时,那些象牙塔中人,农学冷冷清清:还是不想去农村。农民总被打上低收入的标签,某种程度上说这确实是事实。哪怕是在东北,农场化、机械化的农业仍然是稀稀拉拉,更不用说是向来“精耕细作”的南方水田了。面对单位面积产量、规模、生产效率仍然落后的现状,又怎么能单单指望杂交水稻这一项技术来让中国农业也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青少年学农的初衷是好,但也像是很多的政策那样,到基层推行时候总归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军事化的管理模式,留于形式的农业实践,不但不能让学生们对农业生产生活有全面的认识,而且还会留下负面的偏见。基本纪律是要有,但军事化管理农村的时代早就已经是历史的淘汰品,在青少年到农村社会实践时采用这种模式不过是开历史的倒车。如何让青少年在学农的短短一周的集体活动中获得对农村生活的正面认识才是基层教育部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才是这个活动应该取得的成效。

在学农基地望向远方,也有那么一瞬间能找到“世知我懒一何嗔”那种心境,但是当辨认出远方不是山而是高架桥,想起身后大棚不是用来种菜而是停车,头顶不是沙鸥而是飞机时,我只想让这些喧嚣的玩意把我对屯子生活的怀念还给我。

2018届7班 叶家雯——学农随笔
现在是10月28日下午6点整,刚在家中醒来,眼前是熟悉的陈设和明亮的灯光,温暖的被褥盖在身上,仿佛刚刚过去的五天不过是一场大梦。

说句实话,刚来凌空真是惊呆了…迷之喀斯特地貌,禁毒博物馆、沿路奇幻画风的雕塑,以及…鸵鸟,都在告诉正在拖行行李的高二萌新们这是个自带鬼畜画风的世界。

远看基地其实挺好看的…红墙,矮房,干净的水泥地。但夜晚生锈的窗户的呜咽和木门裂缝中透进的光都是它苍老的悲叹。隔三差五的飞机轰鸣是夜里最出戏的角色,脏旧被褥里的生物多样性使得细皮嫩肉的城市娃儿们痛苦不堪。黄狗和群鸭通宵开趴,偶尔还有几只鸡做DJ打碟,让人瞬间觉得人不如狗——如此嗨翻天地扰民还没在怕的【Ծ‸Ծ妈妈我想回家】。

脑中一片混乱,有太多想说的,写下又不禁嫌弃它的细碎,手法也实在拙劣,罢了,还是从活动说起吧。

4天的活动里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狼人杀【划掉】野炊。我们组人品太差,分到的柴受了潮,组员除了家长都是小白,没有把柴火架起来烧,使得当其他的组都开始分盘子时我们组的篝火还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好在教官最后看不下去,把我们的锅架到了邻组烧得正旺的火上,这一锅炒饭才算是救了回来。没有全凭自己努力烧成一锅饭,虽然有些许不甘,不过也算学到了技能点,大家被一阵阵辣眼睛的黑烟突袭也依旧围在篝火边添柴添枝,为到河对岸采枯叶而不惜踏进污泥,带给我的感触可能比顺风顺雨便生起火来更为深沉。

和军训有些不同的是,学生和教官们缺乏了些许默契,也因稍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起了摩擦。被迫吃完没盐的饭菜且不允许外带酱料,在寝室中禁止手机,使得学生们不禁怀疑起学农的正统性和权威性。但到学农晚会时教官们与学生同样专注而热情地观看了演出,临行前同学们也纷纷与教官合影留念,又何必纠结这些对与错。

翻土,搓草绳,陶艺⋯劳动虽然又脏又累,但学到的不过是些许皮毛,生活条件的艰苦,似乎也只是艰苦而已。400号人挤在狭小简陋的老房子里生活96个小时,难有真正领会所谓的劳动和艰难。不过话说回来,这些奇妙的经历着实是课本里没有也不会有的,我坚信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笔财富,翻土虽不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让华二学子走向人生巅峰,但人活着,是该多走近了看看这个世界,即使只挖下一块土,下回走进土地里,那土地便不再如同定义那般苍白而空洞了。

今天早上放晴了,晴天来,晴天走,挺巧。

2018届7班 余仁方——学农随笔
“喀隆喀隆,哧——”持续运作的发动机终于得以休息,发出了似是叹息一般的声响。略显拥挤的车厢内,黑白夹带着正绿色的人影在眼前晃动着,有些刺目,车厢外似乎还有谁吆喝的声音,却听不真切。恍惚间顺着人流到达车门,脚尖刚点到久违的深红砖路,一样的阳光,一样的树木,一样拥挤的小卖部,一样熙熙攘攘的红蓝人群,明明早已熟悉的一切霎时间又似乎是那样遥远,那样陌生。一周之别,却是恍如隔世。

记得这周的第一天,我在车上也是睡着的。那天太阳也是今日这般温暖,车厢也是安稳而有规律地晃动着。在同样的嘈杂声中睁眼,似是什么都没有变化,却是像掉入爱丽丝的兔子洞一般,什么都变了。天高云淡,在踏出车身的巨大阴影之时,一阵略带凉意却裹挟着花香的风拂面,蓦然回首,是片在阳光下摇曳的灿金色黄花。那天的下午,当夕阳还斜斜地挂于天际时,一块新翻的土地旁高高低低地插着沾满泥土的铲子,一方小小的草垛边靠着三五个似是闭目养神的男生,一大片花海里不时逸出女孩子们甜美的歌声,远方似乎还有几个看不真切的身影在寻找着什么,或许是追踪已久的那只蚱蜢吧。一阵风吹过,地平线方向的几个小点似乎突然跑了起来,花丛中的歌谣为惊呼所打断,小憨的男生微微抬起了眼,又闭上了,侧了个身,惊起不知名的小虫四散而去。暂时从疲于不间断刷题的白炽灯下离开,于这淡金色的夕阳下感受天地的心跳,仿佛时间都凝结在此刻,以上百倍的慢速演绎这属于我们,属于天地这一方小小角落的闲适午后。抬起眼睑,向着那日落之地望去,看着绵延不绝、似是镶上金边的草浪一波一波地翻折,忽然就有种“天地之大”“太山为小”“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之感。或许,千百年前同一片苍穹之下,齐物之论正是如此阐述着那永不停息的黑白转化,于无穷之域中推动着万物的演化。

再次睁开眼帘,依旧是熟悉的校园,熟悉的铃声,熟悉的略显刺目的白炽灯,而时间,也仿佛回到了正常的流速。忆及这一周的点滴,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2018届7班 周政赢——学农随笔
学农的时光不像想象中那样难熬,五天的时间一闪而过。

非常感谢有这次学农的机会,难得的闲暇让我用这五天重新认识我周围的世界以及我自己。

我总是显得太忙,忙成绩,忙补习,忙做科研,忙打游戏…..我觉得这个世界扮演着催命鬼的角色,不断的催促我快一点,再快一点,即使被这样催促着,我的人生没有丝毫改善:作为一个人,我依然不优秀,依然空洞乏味。

在学农活动时,突然没有了任何学习的想法和打游戏的机会,反倒多出很多时间。我用这些时间可以看天空,看大地,看周围我以为熟识却又陌生的世界。

天空中有时会飘着朵朵白云;有时被黑压压的乌云遮蔽着,偶尔露出几丝光亮;还有时只挂着一个明晃晃的太阳,阳光明媚的让人睁不开眼。这种自然的庞大和人类的渺小之间的强烈冲突在人烟稀少的田地里更为明显。

在需要我们翻土的场地四周是大片大片自由生长的野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其中开得灿烂——说来好笑,在学农前我并不能分清外来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中国土生土长的中药“一枝黄花”乃至我们最常吃的油菜花。因为我眼中它们都是一样的黄花,但当我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时我发现了曾经的我知识是多么的贫瘠。油菜花的开花时间是一到三月,另外两种花常在十月开得最盛。而“一枝黄花”与“加拿大一枝黄花”最本质的区别是“加拿大一枝黄花”存活的地方没有其他的植物可以存活…….

天上总是不时传来一阵阵飞机引擎的轰鸣,在阴雨天气里带着沉重的压迫感一次次的袭来、一次次的远去。

我感受周围我以为熟识却又陌生的世界,在暴雨过去后原本死气沉沉的砖墙带着鲜活的色彩冲入我的眼帘,在飞机离去后原本微小的声音蹦过我的耳畔,在疲惫的劳动后原本难吃的饭变得可口,在烟熏火燎后原本麻木了的鼻腔闻到了野花的芬芳……

我倾听每一个声音,感受着每一次心灵的跃动,像是死而复生的人一般激动。我重新拾起了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希望和感动。

这次难得的闲暇也让我重新拾起了自己的梦想。

为了学习我放弃了许多的爱好,古筝被束之高阁,彩铅和素描本蒙上了灰尘,黏土变成干涸的土块。我不再写小说,也不再画画、不再弹琴、不再做我喜欢的手工,只是为了所谓的学好数学,只是因为我的父亲坚信艺术与理科矛盾,想象与背诵抵触,这反倒令我陷入了无心学习与沉迷网游的境地。当我看到我的作息安排,我总会感到莫名的悲哀。在被那些理想和梦幻环绕时我有多快乐,我此刻就会感到多么难过,好像什么重要的东西被从生命中分割出去并被撕得粉碎。我一直如行尸走肉般活着,痛苦且分裂。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无用的,是悲哀的,只能在失败和堕落中走向终点。

学农时我们班被安排做泥塑,在触到那潮湿温润的泥土时我感到灵魂有一处颤动了,原本被扼杀了的幼苗又渐渐苏醒。我可能不是泥塑做得最好的那一个,但我是成功表达了自己的那一个。我想要回到我所熟悉的地方,我想要去追逐我的梦想。

学农间隙我们班也做了许多其他活动,除去玩“狼人游戏”,我们还读了家书。在读家书时许多同学都哭了,我却是在写家书时哭了:我时常打电话给父母,却从未做到他们对我的期望。

在和同学们相处时,由于没有作业和功课的步步紧逼,我也更好的了解了我的同学,他们有自己的憧憬,自己的梦想,自己所爱好的东西——他们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灵魂。

学农结束后我下定了决心,我要改变。不是“麻雀变凤凰”的伟大涅槃,只是多做点什么。

多看点世界的美好和广阔,多做点完成我梦想的事,多和我身边的人聊聊天。

学农的浅层意义在于让人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农民的辛苦劳作,但它还有深层次的意义。学农这些天的经历我获得了许多的宝贵经验。学农呼吁我们从只知“书中自有黄金屋”来到“纸上得来终觉浅”,它给于我们从快节奏生活中解脱的机会,最后它让我明白了我还活着,我还有希望和梦想——那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最有利的武器。

2018届7班 钟昱——学农随笔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在凌空社会实践基地度过了五天的时间,其中有苦的,也有甜的,五天的生活不光让我们学习到了一些从末见过或听过的知识,而且也让我们学会了自己生活,也增强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队合作能力,感受到了父母对于自己殷切的希望及浓浓的师生情。
五天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长但也不短,第一次看到凌空的宿舍,内心几乎是崩溃的,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在这里生活,耳边不时响起飞机隆隆的轰鸣声,还有几乎看不到油的饭菜,都在告诉我,我真的来学农了。曾经看过《平凡的世界》,看过《秦腔》,看过《活着》……书中出现的一个个农民,一座座农村,来到这里,我突然感觉到了,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脚踩黄土背靠苍天的人,如自己一般小时的父母,他们有着怎样的苦难与伟大。而我,又是多么的幸福。

随后的日子里,我们耕过地,拔过草,做过陶艺,吃过大锅饭,考过数学(这是什么鬼)。耕地,真的是个力气活,看着那一寸寸土地被我翻起,旁边越积越多的小土坡,成就感弥漫在我的心中,想到农民每天都要重复这单调的运动,不可能如我一般有太多欢喜,只是平淡与对丰收的希冀,我与他们的境界还差了太远,城市生活已经牢牢扎在我心中,农村我大概是永远不会去了吧。拔草,草多,各种奇怪的虫子更多,看到有同学被虫子吓的乱窜,我幸灾乐祸的笑了,也发现了,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大锅饭,大概是我学农吃到最幸福的一次吧,不知是被烟熏得还是被感动的,就着泪水吃下去的饭菜那香味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离开农校了,其中的生活真让我有点依依不舍,在这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也更懂得去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回家我就帮父母多做一些事,这五天的生活让我们累得全身酸楚,但也让我尝到了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幸福。

2018届7班 黄海轩——学农随笔
这次学农,与上一届的那次不同的是,天气非常糟糕。

与阴沉的天气相伴的是无止尽的小雨、潮湿的空气和压抑沉闷的气氛。

刚来到凌空基地,我就觉得有些异样。夜色降临后,我发现问题之所在了。

这种L形加一个空地的排布如同监狱。空地上的人拿着扩音器一喊,楼上小房间里的人就得纷纷走出囚室向空地探头张望。另外,一些诸如出操、放风之类的活动都在这片空地上进行。囚犯的一切活动都实行军事化管理,这座L形监狱中的一切人的活动都毫无隐私可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们的怨气开始积聚。一天后,一些同学开始抱怨学农生活,并发布在社交平台上。一些同学纷纷响应和转发,我开始反思这一现象。有的同学说,学农中使用军事化管理是教人屈服,屈服于哨声。

而我认为:

屈服于哨声是一种屈服,屈服于从众心理也是一种屈服。

一些同学也许会认为,独立思考就是不屈服于“权威”。然而,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真正在进行“独立思考”,而是陷入了从众心理的漩涡。当大部分人都在抱怨时,自己不加思考地因为这种抱怨符合自己的利益而加入了抱怨的队伍。在这时,他们全然忘记了“独立思考”。

虽然我们的教育主张辩证法,但是大部分同学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同样忘记了辩证法。现在“学农”的实现途径固然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其在当今这个时代的必要性。

只有真正理性的思考者才能破除“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谜题,实现知行合一。

2018届8班 张心远——学农随笔
学农的五天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般,还未来得及好好品味就从指间悄然流走。回望过去,那被汗水浸透的每一天仍然历历在目;远眺未来,它们却终有一天会淡去在不断累积的记忆里,和褪色的明信片与蒙尘的同学录一起作高中的纪念。于是在彻底遗忘之前,暂且记录留作念想——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文字。

初见凌空基地绝没有什么好印象。当然现在也是。极其简陋的住宿和卫生条件,让我曾经的幻想付之一炬。食堂的伙食并不尽如人意。唯一可以称道的是睡足八小时的作息时间,以及蓝天白云绿树环绕的悠闲生活。放慢了步调,仿佛世界被加了大号的柔光滤镜。小鸟在树梢间雀跃,鸿雁低低掠过远处葱茏的树影。等到暴雨将残留的暑意打碎成一地的涟漪,又在苍葱的天光下蒸发成灰,悠闲的日子也就随之流走。那是锄草过后手臂的酸疼,是野炊时扑面而来的暖洋洋的烟火气,是联欢晚会一次高过一次的欢呼,也可能是集合时看桑叶在风中微动的凉意。稻草握在手中,双手来回交错间一根二指粗的草绳便出现在手间,像极了上世纪电影里捆麻袋的绳子。从未离过去如此接近。雨天的早晨,没了明亮的灯光,便在鸭声一片里静默地相对无语。背书或者静悄悄地打牌,写作业或者望着红木漆的窗框发愣。雨声淹没一切嘈杂,室内显得吵嚷又分外宁静。隔壁的欢声笑语敲打着薄薄的墙壁,敲打着脆弱的鼓膜。走马观花般经过的矿石和窑洞,在熟悉的人流中迅速又被遗忘。这样一次次地痛、一次次的累,一次次的欢乐,一次次地刻印在心头又一次次地淡去。所有的期望和回忆最终汇集成一条干涸的溪流。河谷仍在心里某座山间留着,河水早已蒸发汇入海洋。

溪流并没有遗憾。它在来的路上也在去的路上。它在饱览沿途最美妙的景色时,就将迎来消失。过去如是。可能将来某个水分子还会想起某时奔腾的欢愉,又悄然地忘却。

2018届8班 龚锴——学农随笔
当10月24日的夜晚 ,学农基地凉风习习,水波不兴,野鸭轻鸣。从破门小孔窥天,黑幕后繁星点点。余亦未寝,披薄衣,夜微凉,侧耳倾听,门廊间有稀稀疏疏脚步声。电筒透射,如有灵光。

忽闻某人大叫一声:“小兔崽子!这么晚还不睡觉,干吗?”有人推门便想闯入,怎奈我游荡江湖数十余年,练就一身刺客本领,将椅置于门后,他决不可轻易进来。

但我自觉惊恐,这木门并无窗,他何以窥我室内之迹,莫非他神通广大能感知我的气息?

哈哈,到底是他灵敏如狗,还是我浑身散发着王者之气呢?

不过这是后话。在当时情境,敌暗我明,我能侥幸逃脱狙杀就实属不易,当年我的先祖,侠之大者—-荆轲,就是因为人生地不熟而吃亏,我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若能保命不违纪就算万幸。后来想想,门上一个孔真比得上君士坦丁堡的一座城门。不过这手段确实下流,简直无孔不入,怎是我悲可启齿之事。

说来也是,吃一切长一智,我日后也当处处留心,这也算是给我上了一课,看似安全,实则危险。

提及那王者之气,便要说到五行。我是龙的化身,大家也不是不知道。奶奶说我生于午时整,那天有腾龙之气,即云雾升腾化龙。我对这传说本不在意,但也刻意涉足于五行。五行中土居正中,有帝王之像,在夏秋之交。算算我的生日不尽吻合,与我出生时面色土黄也恰好符合,没话可说,我就在家自称小皇帝—-毕竟帝制已废,我这贵族也要移风易俗嘛。

来到这学农基地,我感到一种熟悉的感觉充斥着血液,那是炎黄子孙的一副重担,除了我还有谁能承担?入我后宫,皇家御用的香料让我精神一振,不能自已,顿时感到权利欲望膨胀,有君临天下之感。什么游侠术士,凡阻碍我帝国统一的不利因素,都应当清除。于是我听信法家之言,将农民军事化,根据战功确立爵位。

一夜香烟缭绕,红灯荧荧,我问月神,你看寡人今夜翻哪块牌子呢?他演了一通占星术—-三个字:老男孩。梦回凌空,三位巨星身穿东山集团球衣在舞台上歌唱,三千妃子翩翩起舞,是他们,他们才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2018届6班 施怡聆

伴随着晚会那曲《奔跑》终了,我们为期五天的学农实践也圆满结束了,回想四天前站在同一个位置,对着同样的国旗和校旗,不知这几日的锤炼,是否让我们大家都有了些感受和变化呢?

……

<查看详情>

2018届6班 胡诗杨

凌凌秋雨染衣裳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