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初探》

——记浦东新区历史教研活动

2023年5月24日下午,主题为“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初探”的浦东新区历史教研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报告厅举行。

活动的以华师大二附中冯涵老师的公开课《从商业贸易看资本主义兴起—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例》拉开帷幕。冯涵老师本节课聚焦东印度公司的发展,同时兼顾东印度公司运行模式与其他商业团体的比较,从商业制度创新的视角来诠释资本主义的兴起。冯涵老师首先从内部制度创新解释东印度公司崛起的原因。通过材料展示与学生讨论,学生自主得出股份公司制度的创新与发展保障了东印度公司的资金支持。而后,冯涵老师从政府与国情等外部环境因素,解释东印度的公司的发展。冯涵老师通过英国与西班牙以及清帝国政治环境的对比,说明英国大宪章传统中对王权的限制,更保障了私有财产权利。相对西班牙的法令完全从王室利益出发,清帝国对广州十三行的专断压榨,英国的政治制度更能保障商人群体的利益,促进商业的发展。

第二环节,华师大二附中历史教研组长张炎林老师做了历史大概念教学的微报告。张炎林老师从权威学者的学术研究出发,明确了历史学科中大概念的两种面向,即历史学科本体的重要概念和彰显历史思维的大概念。接下来,张炎林老师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今天公开课的教学为例子,说明了如何围绕大概念进行日常历史教学。张炎林老师指出,确立合适的大概念是首要问题,无论是本体知识的大概念,还是体现历史思维本质的大概念,关键要看是否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地,同时,大概念要依托问题链和情境创设,不是抽象的概念游戏。应当深化历史思维,注重能力迁移。

第三环节,浦东新区历史学科教研员吴广伦老师组织了冯涵老师公开课的评课。冯涵老师首先阐释了自己教学设计的思路,指出本节课有大概念教学和历史比较教学的两条主线。冯涵老师认为历史学习方法与学科思维的培养是更加上位的,是更加需要注重的。各学校的老师对冯涵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点评。与会老师普遍认为:冯涵老师本节课理路清晰,从制度的内部创新和外部保障两个层面,较为完整地解释了英国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同时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强化学生对与资本主义制度模式的认知。在整节课的过程中,冯涵老师非常注重和同学的互动,不断引导和补充学生的回答。人文班的学生在历史学科上非常优秀,一些学生在最后一个问题上还能有独到而深入的思考。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如东昌中学陈老师指出,董事制度与民主化管理不能直接推导出东印度公司管理的专业化,另外,英国和西班牙的比较可能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不能完全进行直接比较。南汇中学包老师指出,冯涵老师通过小切口,清晰地体现了大概念。同时建议,除了材料的比较以外,还可以加强材料的时空背景的比较。浦东新区教研员吴广伦老师认为冯涵老师框架清晰,叙事生动,历史比较的设计非常明确。但可能在设问和讨论上可以进行精简,在概念的处理上需要更加精确。

最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月琴老师对本次活动做出点评。

李月琴老师首先认为冯涵老师能够非常准确的评价和引导的学生的回答,体现了冯涵老师扎实的学科功底。而后,李月琴老师点评了张炎林老师的教研活动设计和微报告,认为张炎林老师工作认真,安排细致,在微报告中,非常清晰地把握了历史学科大概念的关键问题。最后李月琴老师提出,历史学科的大概念往往具有很强的普遍性,跨学科性。如何将具有普遍意义的学科概念下沉到课堂教学,是所有中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次活动,把资本主义这个大概念下沉到东印度公司与17,18世纪的社会生活,需要进一步突出东印度公司的兴衰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

这场教研活动展示了二附中历史教研组在大概念大单元教学方面的初步探索成果,新教师经受历练展现了风采,彰显了学科素养导向的教研的广阔空间,进一步凝聚了双新教学的共识。

【撰稿:陈夏凡  审核:张炎林】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