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教育对话 共绘发展蓝图

——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教师到访华东师大二附中

7月13日下午,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总校长陈伟佳一行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港澳台与海外教育研究室主任万恒副教授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二附中,并与我校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思路与实践开展交流。我校副校长孟祥萍、教务处主任张兵荣、党政办主任蔡东山、副主任王丹以及科创教研组组长钱峰参加座谈会。

会议由万恒副教授主持。她表示,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是党和国家赋予全国中小学的使命,如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思考的问题。作为两所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学校,希望通过这次对话为两校进一步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孟祥萍副校长向与会的专家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孟校长首先介绍了多年来二附中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实践探索,接着重点分享了我校丘成桐少年班的培养思路及实践路径。孟校长强调,二附中坚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指导思想,按照“重基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充分发展学生的数理特长,兼顾通识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化以及全面发展,通过不断完善培养目标及育人思路健全选拔和培养机制,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建立创新性育人体系等进行系统化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张兵荣主任围绕二附中近几年的竞赛成绩、师资安排、课程设置、学生情况以及奖励机制五个方面对我校的学科竞赛情况进行了汇报。张主任认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注重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钱峰老师分享了注重以兴趣培养为导向,打造培育创新素养的特色科创课程的实践。通过建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科创潜能。钱老师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科技创新意识,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陈伟佳总校长对浸会大学附中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他表示,浸会大学附中始终秉承“致力推动全人教育,培育具有创意、关爱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学生”的办学理念,坚定“全人为本,学子为先”的办学使命。自成立以来,附中通过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课程设置等途径实现了全方面的教学实践,多元化的升学途径以及个性化的学生发展。近几年,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面对目前的困难与挑战,陈校长希望与二附中缔结亲密的发展关系,通过两校间的互动交流共同为祖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最后,双方互赠礼物。座谈会在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留下了对未来合作的无限憧憬与期待。

【撰稿:党政办;审稿:孟祥萍】

Rec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