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数学教育的新维度!数学史也能融入数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邹佳晨老师解析HPM教学,系统阐述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案例。
所谓HPM教学,即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即数学史与数学教育。 在2 月 25 日,于行政楼 309 办公室开展的《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课堂:内容、方法和案例》讲座上,邹佳晨老师从数学史料的类别,选材原则,适用方法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系统解析。
“数学为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而发生进步,”邹佳晨以英国学者赫佩尔(Heppel)的一首诗为开头,分别介绍了数学史料选择的六大维度。
即人物事件,通过 “与历史人物对话” 重构知识发生场景;
概念术语,追溯数学术语的演变;
经典问题,以 “等周问题” 引入基本不等式;
定理公式,正弦定理的多种历史证法;
学科思想,通过 “留白教学” 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抽象的本质;
工具符号:揭示莱布尼茨微积分符号体系的创造。
此外,通过列举数学史融入教学的案例,邹佳晨老师生动阐述了数学史在教学实施的四种模式:附加式,复制式,顺应式和重构式。为聆听讲座的各位一线教师打开了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路。
本次活动由蔡东山老师主持,数学学科工作坊老师们共同参与。
“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史这座桥梁,让知识传授与人格培养同频共振。”蔡东山老师在讲座后总结道,数学老师亦要以史为鉴,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播撒精神火种,培养既能解决问题、更能坚守信念的新时代人才。
Recent Posts